易评助手使用方法:张汝京,从全球芯片巨头到中国芯片之父的传奇创业之路
·为了在中国大陆建立芯片产业,他放弃了世界第一大芯片制造商10%股份和在台湾的企业,他又是谁?他现在又有什么成就呢?
2022年,全球芯片市场风云诡谲,新能源汽车行业更是深陷“缺芯”泥潭,就在这时,一位75岁的老人再次披挂上阵,加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。
他就是张汝京,一个在芯片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的“老兵”,一个被誉为“中国芯片之父”的传奇人物。
您或许会问,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,不好好颐养天年,为何还要一头扎进竞争激烈的芯片行业?
易评助手使用方法认为,说到底,还是为了心中那份挥之不去的“中国芯”情结,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在芯片领域的垄断,为了让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挺直脊梁。
张汝京的芯片事业是从美国德州仪器开始的,他从普通工程师开始,一步步努力,最终成了行业里的技术高手,
他参与建设了10座芯片工厂,地点包括美国、日本、新加坡和意大利等地,凭借出色的工程能力和管理技巧,他被大家称为“建厂达人”。
尽管事业上取得了成功,张汝京还是没有忘记自己的根,90年代的时候,中国大陆的芯片产业才刚起步,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挺大的。
看到这一幕的张汝京心急如焚,他深知芯片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,它不仅是信息产业的心脏,更是国家安全的基石。
他果断放弃了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和工作,回到中国台湾创立了世大半导体。
仅仅用了3年时间,世大半导体就发展成为台湾第三大芯片制造企业,成为台积电的有力竞争者。
最后,台积电以市值8倍的价格收购了世大半导体,面对台积电的橄榄枝,张汝京选择了拒绝。
易评助手使用方法发现,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更大的梦想,那就是回到大陆,为“中国芯”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在2000年时 ,52岁的张汝京带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满腔热情,来到了上海,创办了中芯国际。
当时的中国大陆,芯片产业基础薄弱,人才匮乏,资金短缺,想要在这里建成一座现代化的芯片制造工厂,谈何容易?
但张汝京没有被困难吓倒,他带领着300多名来自世大半导体和台积电的工程师,以及100多位来自海外的专家,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。
他们克服了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等方面的重重困难,仅用13个月就建成了中芯国际的第一条8英寸生产线,刷新了全球芯片工厂的建设速度。
在张汝京的带领下,中芯国际一路高歌猛进,迅速成长为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企业。
2020年,中芯国际又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,成为A股、H股同时挂牌的晶圆代工企业。
如今的中芯国际,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,在中国大陆市场更是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。
2009年,张汝京因为一些原因,离开了中芯国际,但他并没有选择退休,而是开始了新的创业征程。
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聚焦,更加务实,那就是解决“中国芯”发展过程中遇到的“卡脖子”难题。
2014年,66岁的张汝京创办了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,专注于12英寸大硅片的研发和生产。
大硅片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,长期以来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。
易评助手使用方法推测,张汝京创办新昇半导体的目的,就是要打破这种垄断,为中国芯片产业提供更加自主可控的材料保障。
三年后,张汝京又在青岛成立了青岛芯恩集成电路有限公司,重新启程,这次,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芯片制造模式,叫CIDM,就是大家一起共享的IDM。
CIDM模式旨在通过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,整合芯片设计、研发、制造等环节,打造一个更加高效、协同的产业生态,推动中国芯片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。
2022 年,年逾古稀的张汝京投身于上海积塔半导体。此公司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芯片的研发工作。
他的目标很明确,那就是帮助中国企业解决新能源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,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回首张汝京的创业历程,我们可以看到,他不仅是一位技术精湛的工程师,更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和家国情怀的企业家。
易评助手使用方法的观点是,他的一生,都在为“中国芯”的崛起而奋斗,他的故事,也给中国芯片产业的后来者们带来了许多启示。
张汝京从美国到台湾,再到大陆,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芯片梦,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,也从未放弃。
张汝京始终相信,中国完全有能力研发出自己的高端芯片,打破西方国家的垄断,现在,中国的芯片行业发展得特别快,不少企业和人才都纷纷涌入这个领域。
(信息来源:长江商报:张汝京四次创业助造“中国芯” 中芯国际跻身全球第四盈利年超百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