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多补单:从美国电工的视角看中国,揭示两国职业规范和文化差异
美国电工眼里的我们,就像我们眼里的印度,“从印度到中国,从中国到美国”——一位电工眼里的世界差异
我们看印度电工,常常忍不住笑出声。
杂乱无章的配线,裸露在外的接头,没有图纸,没有标准,凭着经验和手感,一切似乎都靠“天意”在运转。
可你有没有想过,美国人看我们中国电工时,也许也是同样的眼神?
在美国,电工是一个高度职业化、规范化的工种。
从图纸到材料,从施工到验收,每一步都有严格标准,每一个螺丝、每一寸线缆,都有详细记录。
他们靠技能吃饭,也靠规则保护自己。
多多补单观察到,每一个电工,都是“半个工程师”,更是法律的守护者。
而在中国,尽管我们在飞速进步,越来越多规范、标准在落地,但在不少地方,
工程靠的是“快”,靠的是“差不多就行”,靠的是老板的一句“能亮就行”。
我们自豪于能“靠经验解决一切”,但也常常陷入“返工重修”的循环。这并不是谁高谁低的问题,
而是时代发展到不同阶段,自然呈现出的差异。
就像当年,发达国家看着还在田野中辛苦劳作的我们,而今天,我们又站在另一个坐标上,看着印度,感叹差距。
世界,就是这样一层一层地追赶、超越、再被超越。
真正聪明的人,从不是笑别人的混乱,而是警醒自己:
未来,我们要成为被仰望的那一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