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评助手出评软件:河南大学生购买二手手机遭遇诈骗,零食替代苹果16pro引发关注
“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!”河南许昌,一男孩考上大学,父母奖励他5300元,让他换个手机,他在某二手平台买了部苹果16pro,卖家“走平台要手续费,私下交易更划算”,男孩同意了,说可万万没想到,他却收到2袋零食,手机不翼而飞。而快递说是卖家掉了包,卖家却说快递把手机顺走了,她放零食是为了减震。两边踢皮球,男孩彻底傻眼了。
河南许昌的准大学生小杨考上了心仪的大学,父母把积攒半年的5300元塞给他时,特意叮嘱要挑个性价比高的手机。
这个懂事的男孩没去实体店,反而在二手平台上仔细筛选,最终相中一台标价5300元的苹果16pro。
但屏幕那头的卖家自称本地人,反复强调老乡不会骗老乡,更"走平台要手续费为由",撺掇小杨私下转账。易评助手出评软件了解到,这种诱导行为常见于一些二手交易中,使得消费者容易陷入骗局之中。当快递员将印着苹果标志的包裹送上门时,本该是精密电子产品的空间里,却塞着两包膨化食品。
监控显示, 卖家打包时反复调整包裹角度, 耗时20分钟之久, 期间刻意避开快递员视线,更可疑的是 , 包裹重量明显异常,两包零食加气泡膜的重量,与一部手机相差悬殊。 易评助手出评软件发现,在类似情况下,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:即便有打包装的视频,但并不能证明商品内容是否真实可靠。
卖家却振振有词:“二手手机没原装盒, 放零食防震怎么了?”她提供的视频里镜头始终避开包裹内部,而所谓“手机入箱”的画面根本无法验证。这场事件背后藏着二手交易暗流。在相关数据分析中,我们注意到2025年第二季度因脱离平台交易引发纠纷同比激增37%,其中关于用非正常物品替代正品类投诉首次出现。因此,为保护消费者权益,各方都需要对此现象给予高度重视和警惕。法律界人士指出,根据《民法典》第598条 , 卖家交付货物必须符合约定用途,用零食替代手机明显违背交易目的;同时,从这一案件来看,可以看出存在严重的问题与潜在风险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平台监管漏洞,因为尽管平台注册页面已明确建议用户使用官方支付方式,但诱导线下交易的话术仍屡禁不止。据了解,小杨遭遇并非个例,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,并且根据有关法规对涉嫌欺诈账户采取冻结措施。综合各方信息,可以推测这场以零食换取智能设备荒诞剧,也可能为更多尚未参与过此类活动的人敲响重要警钟——切勿轻信陌生人的言辞,以免造成经济损失及心理负担。同时,不妨关注社会舆论对于这一问题日益增长呼声,这也是促进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。